1、首先確定立柱的間距,以橋梁、通道、活動護欄口、立交、平交為控制點進行測距。立柱的間距分為2m和4m兩種,2m間距的為加強立柱,4m間距的為普通立柱,而實際施工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異形間距,所安裝的護欄板稱異形板,異形板由于間距不定,所以制造難度大,又影響工程,因此在確定立柱間距時盡可能減少異形間距。如兩座橋之間,要先測量兩橋間距,看能否不出現(xiàn)異形間距,如果出現(xiàn)異形間距,要確定把異形間距出現(xiàn)在哪一端,或中間,然后記錄下樁號及間距尺寸,以便專門制作異型護欄板;如果立柱間距可能有不大于25cm的間距零頭數(shù),可通過分配法將其調整至多根立柱。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立交橋匝道上放線定位,立柱間距實際尺寸要做到內收外放,但收和放的尺寸不要超過5mm,因為板是直的,而間距在路緣石上是曲線,間距尺寸放和收之后,護欄板在安裝時變得容易,而且線形美觀平順。
2、立柱縱向位置的確定:先在路緣石上用紅鉛筆根據(jù)立柱間距劃出橫線,再用線繩和釘子順路方向上放出一條線,反復調整線形,然后用紅鉛筆在這條線上劃出與橫線垂直的縱線,形成十字線,在打入立柱時,嚴格按立柱距十字線中心距離打入,這樣就保證了立柱在縱向上的順直度。
3、柱的高度控制:立柱的頂面是否平順,決定了護欄板頂面的平順,立柱高度是影響防撞護欄線形的較大因素。在較初的防撞護欄施工中,我們都是假設路緣石絕對按設計標高,按照施工圖紙,立柱頂面標高高出路緣石70cm,打入第一根立柱時,當打入到立柱頂面至路緣石頂面70cm時,在打樁機導桿上記錄下樁錘的位置,以后每打一根立柱,當樁錘下落到記下的位置時就說明立柱已經(jīng)打到位了。這樣路緣石頂面的不平順就反映到立柱頂面,較終使得護欄板整體不平順,由于立柱的高低校起來費工費時,難度又大,我們又采用了下面控制立柱頂面高度的方法,先以路面設計標高算出路緣石頂面設計標高,再根據(jù)立柱頂面應高出路緣石頂面70cm算出立柱頂面標高,然后打入立柱時,對每根立柱進行測量。但這樣雖然保證了立柱頂面平順,但由于路面實際標高與設計標高之間存在誤差,而且誤差較大,所以會出現(xiàn)一行立柱距路緣石頂面高度不一致的現(xiàn)象,我們在鄭州至新鄭高速公路上施工時有這樣放線的路段,有的立柱頂面距緣石頂面大于70cm,有的小于70cm,同樣影響美觀,而且這種方法比較繁瑣。在后來的施工中,我們找到了一種既簡單又能保證護欄板線形的方法:首先用水準儀對每一個立柱位置的十字線進行水準測量(不需水準點,只測相對標高),根據(jù)這些數(shù)據(jù)計算出坡度。這樣既保證了立柱頂面高度的平順,又能使立柱頂距路緣石頂高度誤差很小。
以上是關于市政護欄的相關內容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